【本文来自《季莫费·博尔达切夫:俄罗斯该如何重新看待欧洲,可以学学中国朋友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世界历史就是这样,今天的世界格局还是和过去几千年大多数时候的情况类似。中国重回中心,还是因为它的文化底蕴的活力太强,一切基于养殖,养殖带动高频消费,高频消费筑就经济强劲;养殖是技术类工种,同为技术的工程技术能力在经济活力的衬托下蓬勃发展,不论是土木基建,还是制造类,都从进蓬勃经济中获得养分,结合引进技术、消化吸收,使得技术在过去的基础上不断迭代。技术的迭代也影响到文化和人种基因增强,不得不说,中国有技术改进想法的人是真心多,这和印度按部就班的技术人才还不能完全比较。不断改进本身也是一种创新,虽然这种创新和美国这种搞一颗新的科技树出来是不同的创新,但本质也是一种创新。
今天我们觉得国内卷,但卷也带来了另一种提高,本来较低技术水平的行业得不到层次较高的人才,但因为卷,使得高层次人才迫于生存需要选择了低层次工作,这种选择会使一些传统行业有机会面临进步迭代,缺点是大材小用,优点是“如果大才愿意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,那么频繁的本职工作可能有被改进升级的机会”。
【资料图】
国内人口众多、基础教育较完善,社会有序,使得国内技术切磋可以相对更为频繁。现在手机厂商相继推出折叠屏手机,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。我相信,从第一代折叠屏手机推出后,每个厂商都会拆了研究,然后磨炼自己的设计,所以我们看到了折叠屏手机在各厂商之间的不断迭代优化——更轻、更薄、寿命更久、更耐弯折。这样的缺点是内卷,但优点是技术进步。等未来产品进入理想化、普及化、廉价化的时候,再想入局的品牌就要消化较高的设计门槛。
从世界的角度,也是类似的残酷现实,想在世界成为一极,在国内接受竞争洗礼是必然的,就像从村里开始跳龙门的人生一样,历史长河中,中华文明也是一级级的跳龙门,练级至今。在几千年的长河中,露过几次脸的民族,终究还是强大的;在几千年的长河中,抢了块好地皮繁衍,且一直没丢了这块宝地的文明,必然有再次露脸的机会。
看看俄罗斯,虽然抢了较大的地皮,但地皮不在温带,说明“抢”的能力有限,所以露脸的时候,打成现在这副样子一点也不意外,经济搞不好也不意外。
有时想想,国家拟人化是有意义的,就像我们日常不喜欢搭理弱者一样,欧洲温带国家看不起俄罗斯,也是一样道理——“抢不到好地皮,但又咋咋呼呼想立威,谁看得起你?”。我们日常生活中,总有一些平时就不被大多数人看不起的人,时常会立志“你们等着,我总有天会聪明的,我总有天会让你们乐意来奉承我的”一样,最后能让我们去待见的,并不是一直弱小的人,而是那些人生中途摔倒后又站起来的人、那些本来家族就偏能力的家庭里的小不点,而不是一窝熊中的某一个。坊间常说:“3岁看到老”,我猜:“3岁看的是一个人的气质、性格,去看ta做事的基本精髓、作风”。由此,西欧温带国家看不起俄罗斯就再正常不过了。
中华文明,属于:年轻时辉煌过,然后风向改变而没落,等适应了新风向后又雄起。这种经历,和很多人是一样的,年轻时叱咤一方,创业初期失意,等逐渐看懂事态后就逐渐站稳脚跟,然后再次发达。
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,应该也就源于当年认认真真传授技术的记忆,虽然熊家作风不行,但念在这份情谊,结合大家都是社会共产主义的情怀,所以才是今天结伴的原因。如果不是这份情谊,很难说今天中国会和俄罗斯结伴。
现在的问题是中非南非,历史上我们没看到过他们的优秀文明出现,他们一直都是得过且过的典型,看起来除了自身体能强健外,没有其它特殊的技能,在不拼体力、拼脑力的今天,他们除了赶上现代文明外,本身是否有内生的精神去实现超越现代文明的能力,貌似还没有任何苗头。中国毕竟是通过千年来的技术思考磨砺而有“技术创新确定性”的,欧洲有机械革命来确认自己的技术头脑,那么非洲呢?
而今天俄罗斯的世界观,我不能判定为“先进”,我只能认为“俄罗斯在一些具体事务上的做法,我们可以学习和研究做法的效果,和其中的要点”,但一个没抢到好地皮的俄罗斯,打起架来是这幅鸟样,是真得成不了我们的老师,也只能做做朋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