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(王菁)近年来,凭借债券及股票双重属性,兼顾“保底”与“进取”的可转债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追捧,也带来了游资炒作的潜在风险。2022年8月1日起,沪深交易所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(简称“转债新规”或“新规”)正式实施,成为重塑可转债交易和信息披露的核心规则,也对涨跌幅、信披等关键细节做出了规范和限制。时至今日,新规实施已满一周年,转债市场运行平稳,炒作情绪明显降温。
市场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,转债新规实施的一年以来,“爆炒”新券现象得到有效遏制,“双高”转债估值有所下降,信息披露制度更加完善,博弈预期更为明确,可转债市场呈现平稳有序运行状态。长期来看,新规将继续辅助稳定市场预期,使可转债运行回归正股逻辑及价值配置主线。下半年,在新券供给释放和基本面加快修复、政策利好等多因素支撑背景下,个券估值有望进一步回归至更合理水平,顺周期品种和平衡型转债或展现其投资吸引力。
(资料图片)
新规一年盘点——极端炒作现象明显受限 打新回报率保持较高水平
据新华财经统计,去年的可转债新规落地实施以来,共有141只新券上市,按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,近一年来新券首日平均收报128.52元,打新回报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,不过较新规之前2022年初至7月底的首日平均收盘价132.45元有所回落,这也印证了新规对于“极端”价格有所限制带来的效果。
具体到个券表现来看,新规实施的一年来,上市首日收盘价达到规定“上限”157.3元的个券共有9只,包括明电转02(123203)、纽泰转债(123201)、海泰转债(123200)、亚康转债(123181)、浙矿转债(123180)、声迅转债(127080)、恒锋转债(123173)、共同转债(123171)和润禾转债(123152)。
对此,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、总量研究负责人张继强表示,“转债市场扩容后,更多中小个券进入了转债市场,当前市场余额10亿以下个券数量占全市场60%。而新券层面,中小个券的大股东配售进一步缩减了其流通盘。譬如海泰转债和纽泰转债,其市场流通量不足3亿,部分投资者仅需小部分资金即可拉升转债价格,低流通量放大了转债震荡空间。”
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左大勇对新华财经表示,市场对于新券交易的热情,主要由两个因素理解:一方面,转债整体向下跌不动、向上涨不动,导致总仓位很难做出波段,新券带来了高波动的可能;另一方面,转债难有太大短期踏空风险,也导致部分资金敢于分出部分仓位参与新券机会。
再从近一年的区间价格表现来看,截至7月31日,一年内转债累计涨幅超过100%的个券有两只,分别为惠城转债(123118)和已于5月26日退市的万兴转债(123116),涨幅分别达150.96%和113.57%;紧随其后的超达转债(123187)和新致转债(118021)近一年累计上涨87.1%和73.64%,另有6只个券的累计涨幅在60%-70%之间。
虽然上述涨幅前十名个券表现仍有较大溢价空间,但与新规实施前一年的市场振幅相比已经明显改善。
据新华财经统计,以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区间为例,彼时个券表现前十名的累计涨幅均超过100%,前三名分别为已经退市的石英转债(113548)、清水转债(123028)和仍在存续的文灿转债(113537),区间内累计涨幅分别达到309.4%、210.74%和174.85%,可见新规之前市场曾频频出现“离谱”炒作现象,令个券价格泡沫极速扩张,为市场埋下风险隐患。
此外,对比新规实施前后的上市首日成交量和换手率也可看出“端倪”,游资炒作行为明显收敛。据新华财经梳理,2022年1月1日-7月31日期间上市的新券首日平均成交额为161493.25万元,上市首日换手率平均为55.1378%,而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的新券首日平均成交额降至68432.52万元,换手率也降至47.2203%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,“可转债是一种含权债券,受到正股的影响较大,风险相较于利率债和信用债都高得多,交易新规的实施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,遏制炒作,促进可转债市场健康发展。”
张继强也指出,“因转债T+0属性、交易费用低于股票、期权特性等因素,转债市场中量化、投机资金较为活跃。灵活资金利用T+0特性进行日内回转,加上转债中小个券流通盘不足,使得转债新券的波动明显放大,炒作现象难以完全遏制。同时,供给不足是转债炒作再现的最直接因素,以3月份的浙矿转债等为例,后续转债供给释放,新券估值有望缓慢回归至更合理水平。”
可转债打新“后备充足” 政策利好有望带来下半年投资机会
7月以来,可转债市场供给迎来“井喷”。据新华财经梳理,当月共有30只个券发行申购,仅上周(7月24日-28日,下同)就有11只新券发行,目前共有24只转债已发待上市,8月份交易市场规模将迎来持续扩容。截至7月31日,可转债市场存量规模为8772.62亿元,较年初增加384.39亿元,目前上交所总存量5842.91亿元、深交所总存量2929.71亿元。
国海固收组转债分析师范圣哲对新华财经表示,“全面注册制实行之后过会速度加快,下半年供给压力有望缓解。目前来看,2023年上半年交易所受理转债发行申请创历史新高,二季度发审委通过数量高于历史平均水平,预计下半年转债供给充足,或有效改善新券高估值的压力。”
华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也指出,“全面注册制下,可转债供给全年规模或达到2500亿元至2700亿元,净供给约1750亿元,当然最终供给仍取决于大盘转债和股市情况。”
再从历史行情走势来看,回顾近一年来的估值中枢变化情况,市场环境则经历了“触底反弹”的过程。具体来看,2022年10月末爆发基金“赎回潮”,“赎回—抛压”直接冲击资产价格并间接冲击流动性水平、风险偏好及市场情绪,彼时的转债市场转股溢价率从近53%的高位回落至40%以下。
此后的2023年开年以来,1月份市场交易热情极弱,春节前多日成交量跌破400亿元;1-2月转股溢价率整体维持下行趋势;3月以来,转股溢价率整体筑底回升,其中4月下旬-5月中旬,信用事件和题材“哑火”拖动转股溢价率下行;5月下旬以来,“错杀”弱资质个券估值修复、部分题材回暖,溢价率维持边际修复趋势,叠加二季度公募基金配置转债市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,需求情况边际好转。
近期,受益于宏观政策利好和权益市场回暖等因素,转债估值整体回升,中证转债指数上周累计涨1.35%,该指标年初以来累计上涨5.13%。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7月31日收市,中证转债指数报413.36,日内峰值415.23续刷年内高点。多位市场人士表示,可转债需求保持韧性,资金流入边际力量或多来自“固收+”整体规模回暖和股市变动,下半年投资机会值得期待。
华福证券研究所首席固收分析师李清荷认为,在经济复苏背景下,市场对政策的预期不断加码,在货币宽松环境下,预计下半年转债机会成本仍低。
广发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刘郁表示,在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明朗之后,一方面可利用高股性策略的弹性博取结构性收益;另一方面,选取纯债底仓策略平衡预期之外的波动。具体来看,基建、金融等顺周期品种或将迎来板块修复机遇。
“攻守兼备的平衡型转债是下半年的更优选择。尽管偏债型转债有估值压缩的压力,但是偏股型转债同样也面临着权益市场震荡带来的大幅波动风险,”范圣哲进一步指出,从具体策略和板块角度来看,继续推荐哑铃型策略,即偏进攻的AI行业转债,以及正股低估值+现金流稳定的环保行业转债。
明明则建议称,“转债驱动力再次聚焦到正股方向,建议在维持对硬科技方向配置的同时,增加对大消费和公用事业类标的的持仓比例,把握平衡型转债的相对高性价比机会。”
标签: